查看原文
其他

书讯 | 王子今先生新著:《什么是秦汉史》

史学评论
2024-09-14





   《什么是秦汉史》

作者:王子今

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
内容简介

从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,经历秦、西汉、新莽、东汉的历史阶段,人们通称“秦汉”。统一的实现,帝制的形成,新的文化形态的出现,后来有学者称之为“天之变局,至是始定”。秦汉人怎样使历史“另换新局”?秦汉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?为什么说“秦汉之典”“秦汉之规摹”为后世创制了基本政治格局?为什么秦汉时代精神之“闳放”“雄大”,能够保留深刻的历史记忆?本书就此有所提示,有所说明。本书为“乐道文库”之一种。本书从十大维度,包括“秦汉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认识基础、从“秦并天下”到“汉并天下”、“秦汉”最突出的历史标志、秦汉的时代精神、史家对“秦汉”的特殊重视、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、秦汉历史舞台的背景、秦汉文化“海”的元素、20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、秦汉史学术大师和解锁秦汉史的钥匙等,展开对秦汉史的概述。本书是对秦汉史的宏观概述,同时更具备新的学术视野和学术方式 ,令人耳目一新。

作者简介

王子今,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,著名秦汉史专家,现任西北大学教授,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。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、重点项目、一般项目、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;发表学术论文840余篇;出版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》《匈奴经营西域研究》《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》等学术专著54种,出版其他学术著作10种,出版译注7种(其中5种合译)。获得十余项学术奖项,其中,学术专著《秦汉社会意识研究》201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,学术专著《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》2021年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。

目 录

引言 作为重要历史文化命题的“秦汉”与“秦汉史”

第一章“秦汉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认识基础
一、“秦汉”:政论家和史论家的表述习惯
二、人们为什么习惯连说“秦汉”
三、“汉承秦制”
四、西汉前期与秦代的历史一致性

第二章 从“秦并天下”到“汉并天下”
一、秦的统一与汉的再次统一
二、“天意已另换新局”
三、从“徒步面为相”“白身而为将”,到“布衣将相之局”
四、“帝”与“皇帝”
五、帝·帝制·帝国:不仅仅是政治文化符号
六、《剑桥中国秦汉史》并用“王朝”“帝国”两说

第三章 “秦汉”最突出的历史标志
一、一统:“秦汉之所赐”
二、政制新创:“秦汉之典”与“秦汉之规摹”
三、“战胜异族”:汉晋之间,“为史事一大界”
四、秦汉:中华文化实体的出现及其世界史意义

第四章 秦汉的时代精神
一、“闳放”“雄大”
二、“奔扬”“驰骛”
三、中国文化的少年时代
四、“事态百变,人才辈出,令人喜读”

第五章 史家对“秦汉”的特殊重视
一、《读书杂志》《廿二史札记》《二十五史补编》
二、史坛通学名家的秦汉史学术基础:吕思勉·郭沫若·顾颉刚·侯外庐
三、其他著名史学大家的秦汉史学术实践:周谷城·白寿彝·吴晗·杨向奎
四、主攻其他方向学者的秦汉史学术贡献:谢国祯·孙毓棠·漆侠·宁可·王思治
五、严耕望《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》
六、傅筑夫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》

第六章 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
一、秦汉研究对于中国文化基因考察的意义
二、秦文化、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融并
三、北胡南越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历史作用
四、丝绸之路交通与东西文化交流
五、大一统格局与中国文化基因的主要特征
六、文化基因变异的可能

第七章 秦汉历史舞台的背景
一、秦汉社会进步的自然条件
二、秦汉文明创造的知识基点
三、秦汉人面对的世界格局

第八章 秦汉文化“海”的元素
一、海洋史关注:司马迁的启示
二、面向“海洋”的秦汉文化
三、秦汉海洋文化研究
四、以海洋为场域:文化探索、经济开发与行政控制
五、以世界史为背景的秦汉海洋文化考察

第九章 20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
一、总结秦汉史研究“百年”“升降”的意义
二、新的研究基础
三、主要研究成果检阅
四、学术倾向与研究方法
五、世纪之交的研究进展
六、值得肯定的学术新气象
七、“盛衰”“百载”,继往开来

第十章 秦汉史学术大师和解锁秦汉史的钥匙
一、吕思勉及其《秦汉史》
二、杨树达《汉代婚丧礼俗考》导读
三、翦伯赞《秦汉史九讲》导读
四、陈梦家与简牍学
五、“弄瓦翁”陈直:秦汉史研究的学术旗帜
六、读方诗铭先生著《曹操·袁绍·黄巾》
七、孙机《仰观集》:秦汉文物研究的学术向导
八、“与华无极”:李学勤和他的秦史秦文化研究
九、林剑鸣秦史论著两种附言
十、秦汉考古研究与秦汉史研究:《中国考古学·秦汉卷》
十一、读《王仲殊文集》
十二、鲁迅读汉画——《鲁迅藏拓本全集·汉画像卷》
十三、“守住科学良心”:追念田余庆先生
十四、继承朱绍侯先生的学术精神

代结语 秦汉史学术空间的拓展和学术方法的更新

相关链接

访谈 | 郑炳林教授谈敦煌学:从沉睡石窟到学术绿洲的敦煌学

书讯 | 梁庚尧:《北宋的改革与变法:熙宁变法的源起、流变及其对南宋历史的影响》

资讯 | 《农业考古》第3期目录

访谈 | 陈红民教授:追寻接近真实与守正求变的民国史研究

关注史学评论官方微信公众号

获得更多讲座、学术信息

投稿请联系:shixuepinglun@163.com
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史学评论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